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登录 |企业注册
0531-88948687 88948615
网站公告: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东创空间 >> 详细内容

【观点】创业孵化器为何遭热捧

来源:大东科技城更新时间:2018-01-31 08:16:11点击次数:791次字号:T|T

【观点】创业孵化器为何遭热捧

请输入标题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正逐渐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利器。


在此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即“双创”)逐渐在全社会形成了共识。孵化器、众创空间则成为了落实创新驱动和“双创”的有力抓手,并在各地大力推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8年1月20日,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的“2018首科新年论坛——创新创业新时代”在京召开。会上,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和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


据悉,该《报告》是全国首部创业孵化数据报告。其在客观详实的数据分析基础上,真实地反映了目前我国创业孵化器的发展状况。《报告》显示,在“双创”战略指导下,我国创新创业步伐快速发展,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与会专家指出,在鼓励、规范创业孵化器发展的同时,应注意其专业功能的强化。



1创业孵化器发展迅速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利器。


对于中国来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战略的动力,更直接来源于经济下行的压力。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曾撰文称:在2008年9月,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为了防止经济过快下滑,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但冲击远比预期想象的严重。2014年到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相继提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战略和新举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社会动员和实施途径也同时提了出来。


2014年,李总理曾在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明确创新创业是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系统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器则成为了落实“双创”的有力抓手。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耳熟能详的“热词”,逐步成为了具体实在的行动。

  

《报告》编委会负责人介绍,创业孵化器指的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空间和服务,降低创业者成本和风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

  

创业孵化器的主要载体是分布在各地的创业催化园区。其中有政府主导,也有高校主导设立,还有一些科技产业园区内设立的创业孵化区。

  

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报告》编委会副主任陈晴介绍,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3255家,位居世界第一。众创空间达到4298家,企业加速器400余家。三者共同形成了递接有序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

  

根据《报告》,2016年孵化器数量,相比2015年增长了28.5%,其中国家级孵化器为860家,占比26.4%,非国家级孵化器2395家,占比73.6%。而作为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的前端触角,众创空间在2016年的发展较为迅速。

  

陈晴称:“其中,北京资本投入较大,约有170亿的社会资金,支持到众创空间,占全国的比例31%,但数量并不是最多的,反映出北京的初创企业质量还是比较高的,能够博得社会资本的青睐。”

  


2创新带来创业



创业孵化给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最大的利好在于,打破“院墙”,让创新带动创业,成果快速转化。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赵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国内很多成长起来的创新型大企业,大都经历了从一个新技术、新想法做起,迅速到市场上融资,再寻找新的可扩展的商业模式,最终拓展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过程。国家也越来越注意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所带来的巨大效果。

  

《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孵化器内企业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全国孵化器内共有在孵企业133314家,同比增长30.5%。毕业企业数量为89658家,较2016年增长19.8%,当年毕业15002家,比2015年增长29.4%,当年上市企业数量983家,比2015年增长112%。2016年全国孵化企业总收入达4782.36亿元。

  

同时,孵化器本身也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和政府财政资金。赵峥指出,从各地方来看,以往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都倾向于成熟、有实力的大企业,以期实现经济增长。现在,各地方也越来越注意到创业孵化器不仅可以有一些优惠政策,而且还可以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带来社会资本投入,科技驱动创新,可谓一举多得,因此积极性也比较高。

  

除了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持续增长,对于工业孵化器的投入也呈现出增长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孵化器获得投资总额为2013.9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8.5%(2015年全国孵化器获得投资金额为1857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投入为736.7亿元,较2015年的757.2亿元略有所下降,但企业、社会组织等对于孵化器的投入比2015年有所增长。

  

另外,2016年全国重创空间帮助14986个团队/企业获得了投融资,获得资金共计539.51亿元。《报告》显示,根据团队/企业投资的不同来源,社会投资占比最高,占到投资总额的82.40%。

  


3专业功能亟需强化



对创业孵化器的“热捧”,也有出于“名”和“利”的考虑。

  

有媒体报道,在北京,中关村(000931,股吧)管委会认定的创新型孵化器就可以获得80万元到100万元左右的补贴,海淀园管委会有40万元左右,北京市科委认定的众创空间可以享受40万元左右的补贴。

  

记者注意到,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后补助试行办法》中提到,上一年度获得地级以上市(含顺德区)新增孵化面积补助的孵化器,省财政再按不超过市级(含顺德区)补助额的50%给予后补助,每家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在孵化器被炒热的同时,2016年不少孵化器爆出了“冷门”,有的转让、有的倒闭。有舆论预测“双创”带起的孵化器爆发式发展,正在退潮。例如,2016年年初,腾讯科技爆出以“地库”为代表的深圳孵化器的转让潮,拉开了全国孵化器倒闭潮的序幕。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某些应运而生的孵化器,例如科技园、产业中心等,实则是借着政府背景“圈地”,或者多有行政扶植政策,专业上较弱。而国内做的比较成功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例如,3W咖啡、优客工场等,多是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走专业化路线。

  

赵峥指出,近几年孵化器如雨后春笋,快速成长。但问题也比较多,主要的是孵化器良莠不齐,一些并没有成功孵化几家创业公司的孵化器还在享受政策洼地。一些众创空间、孵化器沦为“二房东”。园区房地产泡沫,孵化器泡沫,基础配套缺失。

  

陈晴指出,虽然问题不少,“但实际上,这几年孵化器服务收入已经占了第一位,超过物业收入,物业收入占到第二位”。以孵化器收支情况为例,《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孵化器总收入308亿元。综合服务收入38%,物业收入97.2亿元,占比为32%。可见,孵化器在总体方向上并没有偏离服务和专业的方向。未来专业功能有望被重点提及。



【观点】创业孵化器为何遭热捧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正逐渐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利器。

在此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即“双创”)逐渐在全社会形成了共识。孵化器、众创空间则成为了落实创新驱动和“双创”的有力抓手,并在各地大力推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8年1月20日,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的“2018首科新年论坛——创新创业新时代”在京召开。会上,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和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了《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

据悉,该《报告》是全国首部创业孵化数据报告。其在客观详实的数据分析基础上,真实地反映了目前我国创业孵化器的发展状况。《报告》显示,在“双创”战略指导下,我国创新创业步伐快速发展,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与会专家指出,在鼓励、规范创业孵化器发展的同时,应注意其专业功能的强化。


1创业孵化器发展迅速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利器。

对于中国来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战略的动力,更直接来源于经济下行的压力。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曾撰文称:在2008年9月,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为了防止经济过快下滑,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但冲击远比预期想象的严重。2014年到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相继提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战略和新举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社会动员和实施途径也同时提了出来。

2014年,李总理曾在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明确创新创业是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系统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器则成为了落实“双创”的有力抓手。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耳熟能详的“热词”,逐步成为了具体实在的行动。

《报告》编委会负责人介绍,创业孵化器指的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空间和服务,降低创业者成本和风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

创业孵化器的主要载体是分布在各地的创业催化园区。其中有政府主导,也有高校主导设立,还有一些科技产业园区内设立的创业孵化区。

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报告》编委会副主任陈晴介绍,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3255家,位居世界第一。众创空间达到4298家,企业加速器400余家。三者共同形成了递接有序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

根据《报告》,2016年孵化器数量,相比2015年增长了28.5%,其中国家级孵化器为860家,占比26.4%,非国家级孵化器2395家,占比73.6%。而作为科技创业孵化链条的前端触角,众创空间在2016年的发展较为迅速。

陈晴称:“其中,北京资本投入较大,约有170亿的社会资金,支持到众创空间,占全国的比例31%,但数量并不是最多的,反映出北京的初创企业质量还是比较高的,能够博得社会资本的青睐。”


2创新带来创业

创业孵化给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最大的利好在于,打破“院墙”,让创新带动创业,成果快速转化。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赵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国内很多成长起来的创新型大企业,大都经历了从一个新技术、新想法做起,迅速到市场上融资,再寻找新的可扩展的商业模式,最终拓展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过程。国家也越来越注意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所带来的巨大效果。

《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孵化器内企业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全国孵化器内共有在孵企业133314家,同比增长30.5%。毕业企业数量为89658家,较2016年增长19.8%,当年毕业15002家,比2015年增长29.4%,当年上市企业数量983家,比2015年增长112%。2016年全国孵化企业总收入达4782.36亿元。

同时,孵化器本身也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和政府财政资金。赵峥指出,从各地方来看,以往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都倾向于成熟、有实力的大企业,以期实现经济增长。现在,各地方也越来越注意到创业孵化器不仅可以有一些优惠政策,而且还可以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带来社会资本投入,科技驱动创新,可谓一举多得,因此积极性也比较高。

除了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持续增长,对于工业孵化器的投入也呈现出增长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孵化器获得投资总额为2013.9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8.5%(2015年全国孵化器获得投资金额为1857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投入为736.7亿元,较2015年的757.2亿元略有所下降,但企业、社会组织等对于孵化器的投入比2015年有所增长。

另外,2016年全国重创空间帮助14986个团队/企业获得了投融资,获得资金共计539.51亿元。《报告》显示,根据团队/企业投资的不同来源,社会投资占比最高,占到投资总额的82.40%。


3专业功能亟需强化

对创业孵化器的“热捧”,也有出于“名”和“利”的考虑。

有媒体报道,在北京,中关村(000931,股吧)管委会认定的创新型孵化器就可以获得80万元到100万元左右的补贴,海淀园管委会有40万元左右,北京市科委认定的众创空间可以享受40万元左右的补贴。

记者注意到,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后补助试行办法》中提到,上一年度获得地级以上市(含顺德区)新增孵化面积补助的孵化器,省财政再按不超过市级(含顺德区)补助额的50%给予后补助,每家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在孵化器被炒热的同时,2016年不少孵化器爆出了“冷门”,有的转让、有的倒闭。有舆论预测“双创”带起的孵化器爆发式发展,正在退潮。例如,2016年年初,腾讯科技爆出以“地库”为代表的深圳孵化器的转让潮,拉开了全国孵化器倒闭潮的序幕。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某些应运而生的孵化器,例如科技园、产业中心等,实则是借着政府背景“圈地”,或者多有行政扶植政策,专业上较弱。而国内做的比较成功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例如,3W咖啡、优客工场等,多是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走专业化路线。

赵峥指出,近几年孵化器如雨后春笋,快速成长。但问题也比较多,主要的是孵化器良莠不齐,一些并没有成功孵化几家创业公司的孵化器还在享受政策洼地。一些众创空间、孵化器沦为“二房东”。园区房地产泡沫,孵化器泡沫,基础配套缺失。

陈晴指出,虽然问题不少,“但实际上,这几年孵化器服务收入已经占了第一位,超过物业收入,物业收入占到第二位”。以孵化器收支情况为例,《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孵化器总收入308亿元。综合服务收入38%,物业收入97.2亿元,占比为32%。可见,孵化器在总体方向上并没有偏离服务和专业的方向。未来专业功能有望被重点提及。